军这种比较典型的近代军阀部队而言,已经是快要到了伤亡承受能力的极限,第三十三团之所以还能够主动发起进攻,主要还是依靠较高的士气以及训练。
但是哪怕是第九师这种奉军主力部队,也是有一个极限的,如果伤亡率过大的话,那么就会严重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,一个搞不好,以后这第九师就得沦为二流了。
为了避免部队过大的伤亡,方庆坤很快就是放弃了直接正面突破的想法,而是转换战术,准备派遣部队迂回包抄进攻。
第九师虽然在奉军里头并不以迂回进攻而闻名,但是第九师作为一支中规中矩的奉军三大主力部队,除了林永权外,其他的中高级军官战术素养还是比较高的,一些营团级别的小规模迂回穿插包抄战术也是使用的比较频繁,而且往往都是收效较大。
当方庆坤对两江第七师重视起来,并开始转换进攻的战术后,战场上的局势立马就是发生了变化。
奉军第一营的部队暂缓了进攻,然而第二营却是开始沿着雨花胡边上朝着西南方向进行迂回。
对面的皖军指挥官也是发现了这一点,并且也是调遣了相应部队进行拦截。
看到这一点,方庆坤心里头又是暗骂一声,这皖军里的普通省军什么时候变得那么机灵了,竟然能够一眼看出来自己的迂回穿插战术。
不过看出来又如何,问题是你能挡住吗?
整个一个营向前突进迂回,对面的皖军如果要挡下来,至少也得派遣一个营,而且双方运动的过程中,对部队的组织能力考验是相当高的。
同样是一个迂回穿插作战,但是让两支不同的军队来执行,那么效果是截然不同的,里头并不考验什么装备水平,甚至都不在考验士兵的枪法准不准,体能好不好,而是更考虑部队的组织能力。
就如同后世里的解放军,他们为什么能够频繁的执行穿插包围战术,就是因为他们的部队组织能力非常高,相反,那些国民革命军却是很少有部队敢执行这种战术,为什么,因为他们把部队派出去后,天知道他们能不能顺利成编制的抵达。
奉军部队的组织能力虽然不如那些后世闻名的强军,但是就当代国内范围来说,其水平还是一等一的,至少比皖军、南方联邦强得多,完善的军队组织,较高的军官素质,士兵的训练水平较高,这些就是当代奉军为什么能够入关击溃直军、鲁军,横扫直隶、山东、江北、河南的理由所在。
赵东云练出来的这支奉军准确上来说,和段祺瑞麾下的皖军是同一个层次的产物,只不过奉军的老北洋部队较多,当初前清灭亡后,完全按照北洋新军标准编练的部队一共才几支啊,北洋常备军七镇、奉天常备军两镇,加起来才这么九镇而已,但是赵东云一个人就掌控了三个镇,其他的段祺瑞,王英楷,王士珍他们都只有一个镇而已。
可以说,这三个镇的才是赵东云崛起的真正原因,而不是说赵东云本身是穿越者,就能够开主角光环给麾下的部队瞬间提高好几倍的战斗力。
三个镇的老骨干部队,就足以为后续扩张的奉军提供大量的高素质军官,同时再加上入关后几乎接受了直军的大半精华,又使得奉军的军官群体水平、老兵数量进一步增加。
前清时代培养的新军军官,有半数都是在奉军里效力,剩下的才是分别在皖军、晋军、鄂军以及南方联邦部队里效力。
而这些,才是奉军能够掌控北方中国,压着段祺瑞打的根本原因。
并不是说因为赵东云弄出来了几个新式战术,再搞出什么迫击炮和装备轻机枪就让奉军能够横扫天下了,武器方面只是一个次要原因而已。
依赖素质较高的军官和大量的老兵,方庆坤可以发动难度较大的迂回攻势,然而当两江第七师第二十五团也派遣相应的部队前往拦截的时候,两江第七师组织能力较差的弱点就是暴露无遗。
虽然对面的奉军军官们竭力想要维持部队的拦截步骤,但是依旧无法让前往拦截的那个营顺利组织起来,很快其中的两个步兵连距离就是发生了脱节。
这个时候,前线的奉军指挥官们却是清晰的看到了这个机会,于是乎下一瞬间,还在进行快速跑动迂回的奉军第一营就是迅速调转枪口,然后朝着皖军的两个步兵连直接的空袭发起了突袭。
<b></b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