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长缨,你说这一仗咱们该怎么打?”
问话的自然是李志高,而被问话的则是李志高很看好的一个年轻人——赵长天,而长缨,则是赵长天的字。
这个赵长天年龄才23岁,出身太平府本地一个书香世家,出生起就吃喝不愁,属于经典的富二代。虽然家里有钱,但他从小却聪敏好学,一向很有主见,而且很小的时候就励志报国,属于当时主旋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。
他原本是在上海的复旦公学,也就是后来的复旦大学上学的,但因为夏天放假,回家探亲,发现了家乡的变化,于是就毅然独身投军。
投军后,因为知识水平高,就被推荐去了太平学府上军校,从此算是走上了快车道,各方面考试一直是名列前茅,在多次军事模拟演练中,他所带的部队都是勇夺第一,那时候,他就入了李志高的眼。
再后来,李志高的部队开战扫荡土匪的时候,各个参谋科的学员都派出去实习,这些人或者在一个营当参谋,或者在一个团当参谋,参谋的过程中,会有人把所有经过,包括作战会议都记录下来,以交给李志高等人做考试评估。
很显然,在这多次实战的检验中,赵长天再次让李志高刮目相看!
别的人当参谋,大都是按照教科书上说的那套,直接靠自己的实力硬砸,无非不管对方多少人,就是先一顿炮火,然后步兵冲上就行,没什么技术含量,得益于土匪的实力太差,每次都能胜利。
这个赵长天不同,别看他年纪小,但做事却很有一套,十分的稳重,做事之前,特别是讲究一个“算”字。
他每次制定的作战计划,都是先注重情报收集,不求最快,但求最稳,等情报收集的差不多,再开始展开进一步的作战。每次作战的时候,都要先把自家的物资点算清楚,比如有多少兵,有多少粮,有多少枪炮,有多少弹药,等算好了这些,他会先派人劝降,通常对方不答应,他才展开攻击,而攻击的时候,虽然也开炮,但却不是不管不顾的打,反而是精打细算的打。
总而言之,赵长天参谋过的部队,或许剿匪的时间不是最快,但物资消耗是最少的,并且他的作战记录也是最多的。在他的作战记录中,不但有特别派出去的观察员的记录,还有他自己每曰不断的个人心得,在他自己的个人心得中,不但记录了他如何指挥作战,连他当时是怎么想的,为什么那么想,环境如何,敌我态势如何等等,也都记录的很清楚,看了他自己的个人心得,比看观察员的记录还详细。
简而言之,赵长天是一个学识丰富,又善于自我总结的人,聪敏好学,又稳重谨慎,这样的人,自然就很招李志高喜欢。
因为李志高清楚,只有这样的人,才是未来能熟练玩转现代战争的人,所以破格提拔他,把他直接调为自己的军事参谋,以后各种军事作战,都带着他,并且每次作战都会问他的意思,比如这次也是一样。
“怎么打不重要,关键是要看校长您是什么意思了。”赵长天依然是一身美式军装,双手戴着白手套,一丝不苟的站在李志高面前侃侃而言,“根据情报,敌我的军事力量差距太过明显,我方又掌握着主动权,而敌人无论人数、兵器等各方面都比我们差,处于防守,又没有援兵,所以我们赢的可能姓超过九成九。因此,在这种情况下,如果只是打赢,那是板上钉钉,关键是校长您需要一个什么结果。是想全歼,击溃,还是围起来劝降,希望的作战时间又是多少,总之,您想要个什么样的结果,我就给一个什么样的打法。”
“嗯,说的不错。”李志高笑了笑,“这样吧,既然你这么有信心,那我就说说我的目的吧。这场仗,我要的是速度,是震撼,必须在最短时间击破敌营,震撼敌胆,能全歼最好,不行的话也没关系,简单说,我想打一场闪电战。打赢不是问题,我更想趁着这个机会再次磨练部队,检验部队的配合能力。打完这场,我们还要尽快回过头去打安庆那边的清军。嗯,我这么说,你明白我的意思么?”
“明白了,您是想要速战速决,亲自试验一下闪电战的作战方式。”赵长天道。
“没错,就这个意思。”李志高笑**的点点头,“关于闪电战,你应该也比较清楚吧?”
“是,校长的闪电战理论,学生一直是佩服的。”赵长天道,“不过,请恕学生直言,您的闪电战理论虽然很好,但用在这里,有些杀鸡用牛刀,或者说,有些浪费。”
“浪费?”
“是的。”赵长天点点头,“根据校长您原本的计划,是想先出动两个飞行中队进行轰炸,然后再一个小时的炮火准备,最后才是步兵乘坐汽车,在炮火的掩护下快速推进,这方法虽然好,但太浪费了。其实,如果您不求全歼,只是速战速决的话,只要进行半个小时的炮火准备,然后步兵徒步推进,我就可以保证把对面之敌击败!按照我的方案,虽然时间会慢一点,但损失却小,如果按照您的方案,飞机大炮然后再让士兵乘坐汽车推进,这样的话,弹药消耗太大,而且在炮火掩护下乘车冲锋,难免会产生误伤,到时候车辆损失就会不小。这些车辆都很先进,价格恐怕不菲,在我们占如此优势之下,还有这些损失,就有些得不偿失了。”
“原来是这样啊。”李志高笑着摇摇头,“你啊,还是小家子气了点。其实,我也知道对面的清军实力不强,但正因为这样,我才要在这里试验一下闪电战。至于车辆损失,炮弹消耗,这是必然的,怕损失,还打什么仗?而且这次敌人实力差,我们用闪电战,才能让部队更熟悉这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