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八卷 二十二、瘦藤老树 李陵魂归何处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人物命运的,将蔡文姬、王昭君与李陵并列,写得更加悲壮:

    西风塞上胡笳,

    月明马上琵琶,

    那底昭君恨多,

    李陵台下,

    淡烟衰草黄沙。”

    这首小令,林化一更是第一次听到。

    林化一正仔细琢磨句中含义,只听马无尘教授又说:

    “第三首是专门写李陵的,也最著名,可惜后来被无聊的臭文人改动了几个字,结果将这首小令改的面目全非了。马致远原诗是这样写的:

    瘦藤老树昏鸦,

    远山流水人家,

    古道西风瘦马。

    斜阳西下,

    断肠人在天涯。

    “只有来到这里,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马致远原诗的味道,细细品味,意境超群,只能心领神会,却不能言说呀。”

    林化一感觉,与导师在一起,总有学不完的知识。

    马致远的《天净沙?秋思》,林化一上学的时候就会背诵了,林化一一直以为,小令描写的是江南的景色,没曾想竟然出自这里。

    林化一将课本上的诗句照马无尘教授的读法改了过来,仔细品味,又觉得不对劲,“远山流水”确实尽收眼底,“瘦藤老树”也好,“枯藤老树”也罢,在这里根本就看不到藤条呀,或许一千年前这里曾经有过?

    林化一将自己的疑问向马无尘教授求问,教授感慨地说:

    “是呀,过去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,现在来到

    了这里,终于弄明白了,原来,马致远笔下的老树,指的是沙漠中的大榆树,瘦藤,便是那沙海里的丛丛沙柳。

    “当年,与李陵这个断肠人常年相伴的瘦藤、老树,就是那丛丛沙柳、株株老榆树呀,真是不虚此行。”

    他们的目光远远近近地搜寻着。

    马致远写这首小令的时候,不远处的李陵台驿站尝在,蜿蜒古道由南而来,过李陵台驿站,一直沿着小河向北而去。

    西风荡漾,行人疲惫地骑在马上,在没有尽头的古道上摇晃。

    哦,马致远的《天净沙?秋思》,果然是在这里写的。

    当年,马致远一定想到了李陵这位可怜的断肠人,身居天涯永无归日,终日与瘦藤老树相伴,无奈地静听小河昼夜不停的水声,柔肠寸断。

    林化一觉得,只有身在此地,才会真正理解李陵的心情。

    现在,林化一将马致远的三首《天净沙?秋思》联起来诵读,感觉已是一篇完美的文章,细细品味,意境荡然于胸,不竟心潮起伏,再次浮想联翩。

    薄音图博士突然心绪来潮,大声吟诵道:

    降入天骄愧鬼才,

    山头空筑望乡台。

    苏郎有节毛皆落,

    汉主无恩使不来。

    青草战场雕影没,

    黄沙角鼓雁声哀。

    那堪携手河梁别,

    泪洒西风骨已灰。

    薄音图博士吟诵的是元代大诗人萨都剌的诗句。

    古代诗人留下了太多关于李陵台的诗篇,褒贬不一。

    在这里欣赏萨都剌的诗句,更让人触景生情。

    夏日的暖风,带着野草的清香,轻轻从土冈拂过。

    脚踏在昔日匈奴的故土上,听着薄音图博士的吟诵,林化一更加思绪翻涌,一时间,汉武帝、卫青、霍去病、李广,以及李陵、苏武、王昭君,历史人物如飞驰的骏马,御风而来,在空旷的原野上狂奔……

    战争,究竟给人类带来了多少灾难呀。

    可惜,人类社会的发展,偏偏与战争伴生,只要有人类存在,战争永远都不会终止。

    甚至有社会学家说,战争是人类社会的医院,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,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,编织成了死结,只有战争,才能快刀斩乱麻,消除那些矛盾,推动社会继续向前发展。

    匈奴分裂成南北两部以后,退居漠北的北匈奴,由于不断受到汉朝和渐渐兴起的东胡后裔鲜卑人的联合打压,再加上草原上气候变冷,降雨量逐年减少,他们毅然选择了举族西迁。

    当然,伴随他们西迁步伐的,仍然是无休止的战争。

    公元五世纪,匈奴人在国王阿提拉的率领下,像一阵飓风,席卷了欧洲大地,让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吃尽了苦头。

    阿提拉死后,强大的匈奴政权,再次土崩瓦解。

    据说,现在的匈牙利人,便是北匈奴的后裔。

    投降了汉朝的南匈奴,则渐渐消失在了民族大融合之中,后人只有从一些人的姓氏当中,还能隐约识得他们的匈奴血统,如呼延、独孤、万俟、公孙、丘林、宇文等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