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为潘妈妈催着让赶制王招宣老爷的官袍,也因为怕耽误了招宣老爷入京觐见当朝皇上的大事,同时也为了早点让金莲进到招宣府去学艺,潘裁缝拖着病体,夜以继日地缝制着招宣大人的那件官袍。一周后,招宣大人的官袍终于做好了,潘裁缝终于松了口气,浑身轻松了许多,决定第二天就给招宣老爷送官袍去。
根据和招宣老爷的约定,这次潘裁缝要和浑家带着女儿金莲一同去。这之前,潘裁缝和浑家就已经给金莲说了,说要带她到招宣府去。金莲是个年仅十岁的小女孩子,对父母亲说的话,也没当回事。王招宣老爷的官袍做好后,因为要带着金莲一同去,潘裁缝便安顿金莲早早休息,明天带着她到招宣府去。金莲闻言,心里害怕,也不想去。一旁的潘妈妈就动员金莲。潘妈妈做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,说:“六姐,我要是像你一般大小,那么好的地方,哭着嚎着要去呢,谁愿意呆在寒窑一样的破房子里,受一辈子的苦。”潘妈妈的意思是自己没嫁个当官做老爷的,结果受了一辈子苦。潘妈妈的话,潘裁缝不愿意听了,他瞪了潘妈妈一眼。潘妈妈就把嘴闭严了。
“六姐!”潘裁缝威严地说:“你莫要怕,跟爸爸走,到招宣府去看看,如果你愿意就呆着,如果你不愿意呆,再跟着爸爸回来。”
潘裁缝如此一说,金莲不好再推辞,便答应第二天跟了爹爹妈妈一同到招宣府去。
第二天一大早,潘金莲跟在潘裁缝和潘妈妈身后,出了院门。
院门外,直挺挺地站着二郎武松。
昨天,已经很晚才从张世仁家回来的武植,又到潘裁缝家去串门了。那时候,潘金莲已经休息了。潘裁缝和潘妈妈招呼着武植坐了。潘妈妈对来串门的武大说起了金莲的事,说金莲也不小了,该为金莲的将来找个出路了。潘妈妈说:“大朗啊!我也知道六姐和二郎有感情,两个孩子自小一起长大,青梅竹马,两小无猜,也挺好的;问题是,大朗,我和你潘叔就这一个女儿,而且是老来得子,你潘叔心疼的像看待宝贝一样,我们将来就指望着金莲养老送终呢,我们得为金莲的将来着想,不能让金莲一辈子呆在乡里,没个着落;所以,大朗,你要理解我和你潘叔的苦心,我们不是嫌二郎不好,是金莲的确得有个好前程。”
潘妈妈的话,大郎不爱听,心里就不痛快,心想,呆在乡里就没好前途、没着落了?金莲要是嫁给我兄弟二郎,就不能给你们养老送终了?因为心里不痛快,大朗闷沉沉地问道:“潘妈妈,你们为金莲妹妹做了什么打算?找了个什么出路?”
潘妈妈说:“大朗,你也不是外人,这个不消瞒你,我和你潘叔打算把金莲送到城里王招宣府去,让金莲学个艺,提升下素养,将来嫁个好人家。”
听到潘裁缝和潘妈妈是把金莲往王招宣府里面送,武植的心里就是一沉,他知道,那个王招宣府是个世代簪缨的官宦之家,那样的人家,久侵官场恶习,绝非善良人家,表面上满嘴的仁义道德,其实是一肚子的男盗女娼,金莲妹妹如此单纯的姑娘,进了那样的人家,何来好的前程?只能是自入火坑。武植心里明白,嘴上却不能明说,就只好说道:“潘妈妈,但愿金莲妹妹到了招宣府上,前程无量,繁花似锦。”
潘妈妈也知武大说的是假话,但潘妈妈顾不上计较、也不屑于去计较武大的假话了,她只是希望武大回去后能给武二做做思想工作,让武二有个自知之明,再不要死缠烂磨着金莲了。潘妈妈知道,如果武二死缠烂磨着金莲,金莲就会分心,就不会痛痛快快地到王招宣府去。
武植在潘裁缝家闲聊了一阵,回到家中,便对武二说了金莲的事,说明天一大早,潘叔和潘妈妈要带着金莲,到城里王招宣府去,金莲可能就住在王招宣府了,再不回来了。武大说:“兄弟,你听哥一句话,再别念想金莲了,那样的女子不是你所能消受的,你消受不了的东西硬消受了,说不定会惹祸上身的。”
武松闻言,心里的无名火“蹭”地下就升了起来,说道:“哥哥,潘爸爸和潘妈妈怎么能这样呢?!那金莲妹妹是他们亲生的,他们说卖就卖了?!这是把金莲妹妹往火坑里送呢!咱们不能不管。”武大说:“兄弟,话不能这样说。你说要管,咱们怎么管?人家的姑娘人家怎么整全是人家的事,咱们凭什么去管?咱们是皇亲还是国戚?要么是朝廷大官?兄弟,你也十五岁了,也该奔自己的前程了。哥哥是这么想的,金莲妹妹你就不要念想了,只要你自己有个好前程,什么样的女子都能娶到,未必一定要娶金莲妹妹。”
就算未必一定要娶金莲妹妹,也不能看着金莲入火坑吧?!武松听了哥哥的话,心里不服气,仍旧是满肚子的火气。
武大说:“兄弟,稍安勿躁,且听哥哥来给你说。就你目前的情况来看,读书、走科举的路,这个行不通,你不是读书的料;以哥哥之见,你身强力壮,彪悍威武,手脚利索,腾挪灵活,何不学些武艺,将来朝廷有事,你到战场上,凭着一刀一枪,搏个封妻荫子,光宗耀祖,何等的荣耀?哥哥也跟着沾个光。”
武松闻言苦笑了两声,说道:“哥哥,你在说笑话吧?当今朝廷,文人当道,喜好虚荣,贪图享受,现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