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杨大人就不再说话了,毕竟他是考官。
如此也就无话,到了第三天,发了卷,刘启晖打开,这时只有三页了。
第三天考的,就是经义和策论时文,所谓的经义,是围绕书义理展开的议论,就是以经文的核心解释来看高低,自然,引经据典是不可少地,一共三题,就是三卷。而时文就是类似作文了,也一样出题。
刘启晖稍一凝神,无论地球还是那个主世界,都有千年经典的解释,五十元一本,每条都精妙之极,写这个当然不成问题,也就下笔如有神,一一概述,当然,他控制了发挥的程度,毕竟对经文的解释,虽有统一的标准,但是却总有差异,因此刘启晖自然按照符合这个世界地规则的解释来,取其最优,最多最后点上一句,以提升自己的格局。
这卷写就更快,只是时文策论就慢了些,不过前面的经义倒是写完了。
杨大人一行人转回来时,正好路过时扫一眼,只因这几次交卷,刘启晖每每都是第一个,有点儿知名度了。见旁边摞好的卷子,杨大人直接上来,拿着卷子读来,一读之下,就露出了微笑。他写的都是后人千年精华总结而出,再结合商朝举子惯用丛书,深入浅出而定。无论是字意还是统率,文才还是用字,都可算字字珠玑,再配合如此整净的卷面和字迹,直让人赏心悦目。若说以前没有胡先生打磨,他写的东西还干巴巴的,可经过这段日子的修炼,刘启晖可能写作水平一般,但是他总结出几个套路,悉数套上,看着也很是花团锦簇。这不过一小小乡试,过关倒算不得什么,就是名次不太清楚了。
古时时文策论都很短,待杨大人看完,他也把剩下的写完了。
杨大人瞧着:“写完了?”
“回大人的话,写完了。”刘启晖回答的说着。
“那好,你等着吧,到时候就放你出去。”说完,卷子也不还了,还把剩下的也拿着走了就,两个考官面面相觑,也跟了上去。
回到房堂,杨大人就说着:两人浏览着,个个都不出声。
“这卷定为第一,如何?”
“杨大人,这卷当是十佳,但是第一,是不是等其它卷子收上来了再说?”一个年轻官员说着。
另外一个却知趣,说着:“此言差矣,上卷中卷都是极好,我等竟然找不出错来,这下卷,更是上佳,字简意深,明了大义,我看举人之卷中,有这功夫也少,还等其它的干什么呢?”
杨大人正在想说什么,却外面传来了脚步声,出来一看,就自躬身:“原来是张大人、郑大人,钱大人,这时也来巡查吗?”
这三位,都是朝廷所派地,张大人正四品官衣,其它二人都是正五品,是全是主考官,不过京官下派,总是默认比地方同级大一品,是以这次考试就是张大人最大了。
张大人似乎检查了许多房间,有点疲倦的说着:“是啊,科举是朝廷大事,怎可不用心,我等也要检查才好。”
说完,却发觉了卷子,喉头就咕哝了一声:“又有人舞弊革卷了?”
这时才发下新卷没有多少时间,有卷子被收上来,当然就是有人舞弊,被革卷赶了出去了,这是很不名誉的事情,多了脸上也无光,这时,杨大人却上前一步,躬身施了半礼,说着:“张大人,这次您可猜错了,这是有人考完送上。”
“才这点时间,就有人完成了,莫不是哗众取宠的狂生?”张大人不悦地说着。
“回大人,是下官看了,觉得不必再留了,问了话,说已经写完了,就收上来。”
“哦!”杨大人虽然也是主考官,但是文才大家都知道,不然不会为这一片主官,当下张大人就惊讶的一声,拿过来卷子来看,才一看,字迹和卷面入眼,脸色就好了许多,再看下去,却觉得读来满是舒服,看到后来,更是不由轻拍,看完了,却没有出声,说着:“此子是谁?”
顿了一顿,又说:“把上卷和中卷和时文拿来。”
“此子是泉州府刘氏,父亲就是刘知府,现十五岁。”
哦,几位考官大人互相看了看,就有人问:“可是跟安亲王相交莫逆的刘启晖?”见许多人点头,张大人却问:“才十五岁?”
“是,同年参与童生考试,取秀才,这次却是第一次参与乡试。”年轻官员拿出木碟,读着,又有人奉上了三卷。